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前面讲了血液检测的理论基础,从样本特性上解释为什么血液会出现漏检,没看过的病友可以移步看前作,这一部分将从技术角度,分析血液检测与组织检测的差异。 7 ` d; @% F& [1 _
第二部分技术条件
1 c, V5 O: }! _1 O/ B* }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ARMS法,ddPCR法,以及NGS二代测序,各位病友接触较多的,经常做的七八千,乃至一两万的套餐项目就是才用NGS做的,ARMS法一般是部分医院自己病理科做的基因检测所采用的方法。5 Z& ?" `0 P- ` S
下面我要引入一个技术名词——灵敏度,这是一个。评价检测技术的指标,只受技术本身影响。简单做个比喻,即一个标本中总共有100个细胞,其中癌细胞有40个,其余60个全是正常细胞,这时大部分检测技术都能成功,但若降低到100个细胞中,只有1个癌细胞,这时就差不多达到了前面提到的ARMS法的检测能力的极限,也就是说ARMS法的灵敏度下限差不多为1%,含量再低的样本可能就检测不到了;而ddPCR以及NGS二代测序,灵敏度则可以达到0.1%,检测性能相比ARMS有显著提升。
; f: D* a4 k. [5 ]当样本中肿瘤DNA含量极少时,灵敏度的高低就影响了检测结果,灵敏度越高,则越能够减少假阴性或者漏检发生的概率。9 Y" j( I6 T( o+ H& w7 e8 y
2015年吴一龙教授领衔中国专家组发布了《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》,在这份专家共识中提到血液中游离DNA(即前文提到ctDNA)含量极低,仅约17μg/L左右,因此对于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有较高要求。6 C b* q+ M* u% D2 Q- F
在IPASS、IFUM和IGNITE等研究中的数据表明,使用血液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100%,99.8%,97.2%等,特异性代表只要血液中检测到EGFR突变,再与组织结果对比,一致性非常高,再简单点说,就是只要血液中检测到有基因突变,那就确定是有突变;血液检测的敏感性则并不理想,43.1%,65.7%以及49.6%,敏感性则代表在通过组织等标本确认是EGFR阳性的人群中,再用血液检测,仅有分别43.1%,65.7%以及49.6%的突变病人被检测出来,检出率并不理想。 8 W, q/ I* a0 U4 h: M# i! `
1
- [* Q2 O0 c' q( n& Y特异性和敏感性这两个概念,很多人很难理解,我给各位再做个解释,比如已经通过组织标本检测确认100个人有EGFR突变,再用血液检测,仅检测出60个人EGFR突变,这就是敏感性为60%;而特异性指的就是,血液检测出的60个人EGFR突变,再经过组织标本或其他手段确认,这60个人就是EGFR突变,那这就是特异性100%。 ; y* ^) O# s! B$ k) Q+ l. b+ D7 v( y
2
) d; B% L! h/ j6 k5 p. n& R2 o总结成一句话,即假如血检结果有突变,那一定就是有突变,可以放心使用靶向药,但血检有一定概率发生漏检,导致漏检的原因很多,和肿瘤分期、样本处理以及检测方法差异有关。
+ H+ @, P( F, ~* ]1 a在2015年的这版血液检测专家共识中,规范了血液样本保存和处理的标准,现在各家检测公司基本都是按照共识要求,采用游离DNA保存管保存及运输血样,提取也参照共识规定,采用成品化试剂盒。* [9 p- Q d# e# f& U: i, ~
此版本共识还提到了几个常用的血液检测技术,在当时的技术背景下,共识较为推荐ARMS法,也就是各位在医院病理科可能见到的荧光定量PCR法的一种,该方法敏感性约65%左右,特异性达到98%~100%;共识中还提到ddPCR法,该方法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,但由于技术限制,基本仅用于检测EGFR 19缺失、EGFR L858R以及EGFR t790m三个位点,应用范围较窄,现在基本上主要用于一二代EGFR-TKI药物耐药之后的t790m突变检测;另外指南中还提及NGS二代测序为基因检测提供了更高的深度和广度,随着技术发展,近年来NGS越来越多被用于血液检测。6 l6 f- O) l& M* M5 ?! J4 `
最后,本人曾有过个人统计,统计过合作的某家医院连续3个月左右共32例肺腺癌样本,组织26例,有12例EGFR基因突变,阳性率46.2%,基本上与EGFR理论上的突变概率接近;血液样本6例,2例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,阳性率33.3%。需要承认,这个统计的样本量比较小,设计也比较简单,但我只是想简单了解实际应用中血液检测到底比组织检测差多少,从EGFR的检出率对比看,血检大致是组织的70%。% @$ ~8 l: h L4 n/ ~/ k5 o
可能到了这里,有些病友还是不懂,那么血检到底准还是不准,到底能不能用血液检测?1 k; m5 G! ?( T7 e, o6 d
那我就再直接一些,仍以肺腺癌举例,肺腺癌常见的跟靶向药相关的基因理论上的突变概率如下:
t0 S+ ?+ O$ b% b+ Q比如肺腺癌EGFR理论上有近50%的突变概率,如果用组织标本检测,那差不多50%概率能检测到EGFR突变,而用血液则大概就只有35%左右概率能检测出来,概率看起来很低,但要考虑到有部分病人本身就是无突变的,实际可能遗漏的比例大概在20%左右。
; `3 I! o# ^/ T6 J. t/ j所以单纯用准或者不准来评价血液检测是不可取的,当有组织标本的时候,优先选择组织标本,无法获取组织标本时,血液标本也是可以考虑的,检测到突变可以放心用药,检测不到靶向相关突变,可以请专业人士评估是否存在假阴性,或者遗漏、漏检可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