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. x, t! {7 e: w" o) c- e) u5 Q* X7 W
一:室性心律失常
5 s6 t. A5 C' j; m- n 室早:1:定义:由心室的异位激动引起的、较窦性激动提前发出的QRS波群。
' B- n8 O, E) U/ F- V 2:ECG特点:提前发出、其前无相关P波、QRS波宽大畸形>0.12”、 ST-T与QRS主波方向相反、完全代偿间歇。1 n3 j. R* N; ^
3:病因:可见于正常人。
. }7 P! w& T9 R$ r7 f' F& X 烟、酒、咖啡、精神紧张、电解质紊乱引起。
; d, Z- N- e( g1 E0 N! _ 洋地黄、奎尼丁、三环抗抑郁药引起。
6 c) T$ [$ [: P 各种器质性心赃病引起缺血、缺氧、炎症。
" l, e2 i7 L" v0 l 麻醉、手术、假腱索。
2 q3 [8 r* Z+ z5 y) t" ^ 4:机理;上述各种情况引起机械的、电的、化学的刺激引起室早。
: d( }7 m8 l4 F1 ~5 O 5:临床:心悸、头晕、心绞痛、低血压、 长间歇。/ e" G8 C9 Q$ |% x+ B6 B/ G1 Y2 n1 z c
6:ECG定位:左室室早:V1qR V6 rS- l4 W7 K) x6 h) W8 ?1 ~! h/ [0 G
右室室早:V1 rS V6 qR0 t2 d5 Y b$ C5 c# J
7;室早的临床意义:下列情况应重视' N {1 w4 ]7 _/ {1 C- o( t# W) M. R
a: 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:CHD AMI 心肌病、瓣膜病。6 Z, j$ c0 G: ~& d0 ]) v+ v
b: 心脏功能状态:心衰症状、心脏症状、LVEF<40%。
. x7 \6 b0 g0 D# _ F# X" @5 X& ~ C: 临床症状:眩晕、黑朦、晕厥。$ a4 V# s+ h$ q, ?& O8 S
d: ECG表现:多源、成对、连续≥3个、AMI基础上出现R-on-T、QT延长伴R-on-T。% I9 R, e. w% l
8:治疗:⑴无器质性心脏病的:①无症状、不治疗。
5 A$ \7 }# W1 O+ w1 f+ x; ?* O ②有明显症状影响工作生活用心律平、慢心律,心率
0 J( V' h6 V2 @& o 快、血压高者用倍他乐克,治疗终点为缓解症状。
1 b7 p7 Q' i7 i7 h: o, n6 c; u# h ③频发的室早二、三联律,症状严重,影响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。建议导管消融治疗,成功律低,并发症低。
" t" D! [) s/ ?8 a! H6 W) r6 P ⑵器质性心脏病室早:①伴轻度心功能不全的室早(LVEF40%~50%)治原病
4 C9 P, [% v1 I 、不治室早。症状明显倍他乐克。
" S1 v* o$ W8 r2 c/ k6 P ②伴较重心功能不全的室早(LVEF<40%):尤其成对/ p: M! v1 p" [' g: l8 Y
成串,室早,胺碘酮0.2 3/日。
L" t, u2 p- f2 }3 n ③AMI伴发的早期室早,用利多卡因静点。晚期或OMI引起的室早,可口服胺碘酮 0.2 3/日。
+ i) f1 ?7 h/ o6 K- Y ④心衰、低钾、洋地黄中、感染、肺心病引起的室早:首先治疗愿发病。 ; s' Z+ X9 H8 E* O
(二):室性心动过速:
/ I% V% z8 I( O) I 1:定义: 一串5~6个室早或更多。7 Z5 Q& @) d! ~
2:病因: 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:CHD AMI 心肌病 二尖瓣脱垂 瓣膜病。
( I, v, v \$ x6 v5 x+ N 其他如:代谢障碍、药物中毒、长Q-T综合征。
" _% W7 C7 T" r/ J' H 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。
5 w5 b. k$ q. p7 i! r4 S5 V 3:病机; 心室内激动的折返
8 s- R6 Q. J( P# R" @$ v9 ~2 R 自律性增强1 J& w- ] u/ e6 }- p8 U- a1 j
4:心电图表现:室性逸搏心律20-40bpm, >40bpmd的室性心律均称为室性心动过速。1 W" q" g5 E. O2 y" O6 Q t7 C' D! F- [
⑴单形性室速的治疗策略:QRS波群形态恒定。
! E" t8 M* `& c$ L4 `$ c: I 预后较好的单形性室速:无器质心,或有但心功能好。血压正常,VT无加。速倾向。
% R2 @3 L4 x( l/ N' J: M 反复单形性室速:持续数秒,多.呈LBBB 。
3 {$ e% e" A% @" }& a3 v 病机:可能属非折返所至。& b9 j! l5 l5 h9 U5 X4 S& `, C& G% A4 {
病因:疲劳、失眠、情绪紧张引起。0 q. ^4 G4 T) X2 u# I
治疗:镇静、休息、β(-)、慢心律。2 a5 t, F- Z( U, T( Y; h. b
②特发性间形性室速:持续反复,好发年青人。
1 V, U1 p3 z2 F' \# M0 n h 病机:浦氏纤维网折返及触发活动有关。8 }! {1 P( [) m& ~8 D
病因:不明。& h3 i3 f8 p3 b! l7 n3 ^, c/ Q, R) l
右室流出道室速:пщ a 胸导呈LBBB.
+ k" N' O8 Z1 N. N$ A 间隔部:I导呈低幅多相。
, z$ v. k1 R S( c9 J) z 游离壁:I导呈R.。0 r7 N- S+ B) A; Y( K `* s
。 左室流出道室速:пщ avF呈R
' B. r: Q: v# z: n# p3 P 胸导呈RBBB。
# \) h) i1 g% _. o1 D: N o5 L 左室特发性室速:左后分支区域最多见。
" r( {' J2 ?2 _ RBBB+左前分支阻滞。
: F, N0 h' B1 L9 _ QRS0.11-0.14”
! u- F7 ~) K4 t/ M+ ?8 p' o 电轴左偏或极度右偏。6 [1 [! O+ R- ]4 V
治疗:异搏定、心律平静注后,口服维持。! g! K4 W. m% B' w
药物难以控制复发,则射频消融。
! s7 \9 {/ v* n, G/ c F" f/ U 支折反或并行心律性室速:
6 ~2 i, }, P. l7 n 病机:束支折性:束支间大折返。0 D4 ^) c2 s% C
并行心律性室速:心室内平行节律点并传出阻滞
4 w& ?2 ^8 ^9 r2 a. C4 u" _7 v 治疗:无症状,不治疗。$ m3 V1 d5 P; g2 p7 N" \" D$ X
有症状,心律平、胺碘酮。
' U. G) }0 L2 o% T 束支折返:可消融右束支根治。; g! f8 W1 I! y. B! D% o
④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:常见于洋地黄过量、心肌炎、三度AVB、AMI。; q4 W9 K! d4 A; `5 O* s
治疗:良性,治原发病。
1 p v0 N- O0 M& z3 `" M 具有潜在恶性的单形性室速:多有器质心,心功能不全,伴症状,血压降下。有恶化成Vf倾向。
: u N/ i+ K: o6 i 发性持续性室速:病因:AMI OMI 心肌病、二尖瓣脱垂、 8 y$ A! d. c3 _! u4 w9 s! S
药物中毒 。. b; Y* C' n K: g! P6 U( S" I
病机:心室的局部折返。
/ f1 r8 F( O. s- r& b" e6 g 特点:反复发作,心率160-200bpm
/ O6 k2 ]( @* y9 C3 h" W2 w# p0 b QRS 0.12-0.14”.。
' O" t- f3 y+ [" h( g- d 治疗:缺血引起的:利多卡因。( W5 S+ _: \; z+ x. A5 o" @# w
药物中毒:停药,利多卡因。. c, m* ~; x: l& n, m% Z
血压下降:电转复,胺碘酮防复。发。
( p/ ?7 ~ U& [) y. ~! I& Y* z8 c& D 反复发作者:ICD、射频消融。
# m" Y+ C: ?) K8 }+ I- h7 N# X 双向性室速:常见于洋地黄中毒,低血钾。2 ?1 v* ?6 e" t7 B8 {
表现为两种电轴相反的QRS波群。$ K4 a% `- l; ^$ }" l! o
治疗:停洋地黄,补钾镁、>120bpm用利多卡因。
' S& x1 ~2 a* J: m+ a, k3 m/ ^ 恶性单形性室速: p>230bpm血压下降 休克 左心衰
( F" U* g- t0 r4 o. i1 B 无论持续性室速、非持续性室速、或数个室早易引起
4 G( u% I( [. x% ~. r 室颤。
! M c9 s5 @: C7 x 治疗: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。, q9 Q, }5 k" P
药物不能防止复发者:ICD
, G* O; S( b! g 除诱因:心衰、低钾、洋地黄中毒、抗心律失常7 f" ^4 p x4 o, ~* s: H
药物,体力负荷过重。
$ _7 U5 F$ Y+ } ? ⑵多形性室速的治疗策略:指室速伴连续变化的QRS波群形态,节律不规则,p>200bpm常# l z# b0 N9 ^1 b
持续10个以上,易发展成室颤。
' V) A2 i$ N: R" {/ p 伴Q-T间期延长(尖端扭转性室速)
5 x- O/ O [* [. S" ~. K a:获得性:病因:电解质紊乱、心动过缓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、自主
7 Y% Z6 I. O5 I6 d 神经不平衡、影响心室复极的药物。* K! N0 X3 z5 I7 J
病机:心室复极障碍,引起多环路折返或不规则折返或触发
1 m# D! L. k8 ~5 N$ ^7 o6 @ 活动、早后除极有关。$ I! k @4 N0 s" \
ECG:长间歇,QT长 T U波增宽,早搏的短周期引起室速发作。# M% u( m9 v- J
症状:晕厥、阿—斯发作、猝死。; a" j( ?: `% ?4 [+ b
治疗:去除病因。2 T& m4 e+ o; ]# K$ Y
提高心率:阿托品、异丙肾、A V起搏。
3 z1 f5 Z0 n/ ~ 静脉补钾、镁。
" a# x! G& L, S3 s1 u- G5 | 持续发作者:直流电击终止。
+ [! L0 Z @/ X' O K% [" |4 ~/ T 禁用Ia Ic Щ类 ,可试用Ib类。. ^, A3 z" l. c# u: r) K k
b:先天性:病因:与遗传有关。' F7 F! n; p* n9 u% n
病机:心室交感神经张力不平衡及触发活动有关。1 d. c i* b9 h0 R0 k/ D$ G
特点:儿茶酚胺依赖性,情绪、激动、β受体兴奋心率增快到一定程度诱发。
. W% n) W9 _% t 临床:反复晕厥,猝死。儿童、少年为多,随年龄增长发病减少。: E/ J9 a! `& w- Q; }8 z# L
治疗:β受体阻滞剂首选,阿托品或A V起搏治疗,
9 A' ~6 l9 V' G" [ 持续发作者:直流电击终止。# @8 Y! F4 ?, b" z6 M# }- S
药物无效可作左侧交感神经切除。置入ICD
' V# H$ C; l: t; {. \! O' c Q-T间期正常:" N4 v/ b2 w7 ~" d) O1 {
A:病因:多见于冠心病。
" L5 D) u6 h; }! ~! h0 b 病机:折返。
) Y H% _$ ^! l+ n! j0 g ECG:呈多形性,基础心律时QT、T或U波正常。
, u/ r3 B4 N8 o" n. | 治疗:利多卡因、胺碘酮。AICD。抗缺血。4 X' [9 o N+ [9 B B4 i" t. U
起搏无效,异丙肾使病情加重恶化/ }. t+ j: m/ d' N: j9 c5 T
室速灶或室壁瘤切除。
0 K! I" w! \2 F! S) n6 d. L X2 ] 射频消融正在探索中,成功率低,复发率高。; m1 L( \6 `! U3 N- ^* v
B:伴发极短的联律间期:
8 z1 p {1 \! D" w" f% E 病机:触发活动(早后除极)有关。
$ k4 Q9 q) t1 Z 特点:无器质心证据,室早联律间期极短(280-320ms)。
$ N: V/ N8 M, v* k$ F 基础心律时QT、T或U波正常。6 s. J' o# F& h, R% f b
临床:反复心悸、眩晕、晕厥、可至猝死。
6 N& S5 v$ t* l2 \7 e) ? 治疗:异搏定有效,余无效。
8 \8 L; E' T% e* @( y 二: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:: I# o+ N/ b+ ~/ J% x. {( f
(一):窦速:指成人心率>100bpm/min。: E; h# r: c8 u2 i4 w8 @6 v
病机:窦房结本身结构异常或电活动异常所致。6 S" e+ h# J2 C; g4 Q
分类:1;不适当窦速。3 S7 Y, X* M7 `4 u
2: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。
) H- Q6 l$ Q2 I' Y, d% G" o! J" e 治疗:1;口服或静脉β受体阻滞剂1 j- }1 Z- q/ t* d2 }' X' W
2:不能用β受体阻滞剂时,用异搏定或合心爽。
/ D0 u- s1 q9 \' k7 a# B( F5 x9 Z (二):房早:期前发生的P波(可直立或倒置),P-R>0.12” P 与窦P稍不同。# ?) ~3 {8 w0 }1 P# L/ Z# U _4 T7 o. h
交界区早搏:期前发生的P波,在QRS波之前-R<0.12” 之内 之后R-P〈0.20秒,或无P波。
! O4 k5 d5 W3 k/ M& y 病因:同室早。' ^0 ~, `! G" p1 U1 v+ D4 ?
治疗:有明显症状或触发室上速、房颤时,用镇静药、倍他乐克治疗。, P: H* \- |- h+ [% V
病因治疗为主。+ _' P0 z7 q" e1 ~* {8 T
(三):室上性心动过速:窄QRS波群,150-250bpm。' r& z4 R% J% h7 G* B' G5 ~. [
1: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:
. m# q; x; \. r/ M( ^% _" i (1):AVRT:病因:先天性。特殊的PJRT(AP位于房间隔后下、CS口附近)。" N# S! c8 D: n& n D* f5 n/ r
病机:AV之间有旁道。' J5 d. E! ^# d
ECG:RP>70ms RP<PR 窦律时可见预激综合征表现。# ~# A2 ?4 g) b P( B
治疗:①药物治疗:窄QRS:药物异搏定、心律平、ATP、胺碘酮、西地兰、β(-)剂。' l1 m* Q1 t; h' @* G
宽QRS心律平、、胺碘酮。4 }7 _6 x- L1 z3 Q7 Q+ K, g
③非药物治疗:兴奋迷走神经;同步直流电复律(50-100J);食道调搏。3 R5 w O+ [( Y
④射频消融根治:适应症;AP前传引起房颤或室上速室率极快易猝死;发作频繁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或不愿长期口服药物。
% k6 ?3 v$ W# k7 ^/ i+ P: }6 T1 e (2):AVNRT 病因:先天性2 r5 C( X. b! {5 d7 [) [9 \
病机:AVN内快慢通道。
' O/ A+ V0 y5 V4 B8 M9 l" Q ECG:RP<70ms
2 @# b( p* c3 L- S 治疗:①药物治疗:异搏定、心律平、ATP、胺碘酮、西地兰、β(-)剂。
. P7 P. U1 n& C. A ②非药物治疗:兴奋迷走;同步直流电复律(50-100J),食道调搏。
. s8 n: W3 D2 e. e5 ~/ d/ j ③射频消融治疗:适应症:发作频繁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或不愿长期口服药物。+ ^" b7 z& o9 U4 I4 J9 s6 r, O0 F
(3):AT:。病因: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或发生于儿童、青少年无原因的特发* A/ `& h& B2 ]# x/ O9 ^2 h- }" g
性房速。
9 q" t# Z4 M- r( ~) ]9 i 病机:折返性、自律性
- u4 j, k, u4 ?0 [; l ECG:P波稍有不同。
! @% C+ O/ c ^3 d8 E4 F, X 、 治疗:性房速:转复:心律平。控制心室率:异搏定、β(-)剂、胺碘酮、地高辛。! a$ g- s B+ G, o$ O3 Z( v
非药物治疗:特发性房速性房速效过差,首选射频消融治疗。: s6 v' P% M& f
2: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(NPJT):即加速性交界区心动过速5 B3 ^/ w$ J) U
病因:洋地黄中毒、AMI后缺血再灌注。也见于正常人。# |7 |" i1 X! w; M+ m
病机:自律性增强,迟发后除极所至触发活动。
- v# A7 c' k" B& X( ?$ [4 C, T 治疗:针对病因治疗如:洋地黄中毒者,停药,不治心律失常或给钾盐、利多卡因、苯妥英钠、β(-)剂。* f V5 j4 _, M! P6 M9 A
3;紊乱性AT:病因:围生期、老年人慢性肺病。
, P4 I' j5 x& V2 h7 \ 特点:P波的形态多变,电轴多变,PP间期不规则。间有房扑房颤。频率200-5 00bpm。
' s" E; ^2 f( ^ G6 e; \ 治疗:治病因,恢复窦律。7 f5 s3 D; v' A) l" K* R7 x
(四):房颤
: d" q, _; l4 ?$ N 1:病因:①心房的退行行变:30岁以后开始,心房纤维化每年增加5%,
8 T2 z6 k: N6 F/ g( N, C 心房的异位兴奋灶,折返产生房颤。; P6 R8 b9 i3 u) w) m; b" a2 |- E
高血压,心房压力增加,异位电活动增加,引起房颤。; t! S- S* [) f. X/ k- J, K
肺静脉电位引起局灶性房颤占70-90%。
- J: X; {! S' L; {) K0 n 瓣膜病。 h1 T% |- L6 d
非瓣膜病如:心脏手术后的瘢痕;CHF及扩心病引起的扩张;高心病及HCM引起的心肌肥厚;冠心病引起的缺血;- Y* B0 |- B( g/ Z% g% q
甲亢、饮酒、胆囊疾病。
( x1 q. T) m+ D" |) b" m# {6 N 2 病机:包括局灶发生机制和主导转子机制。
: K7 ], Z7 }* g+ s( f( S+ {& r% V 局灶发生机制:指房颤的发生起源于一个或多个局限的部位(局灶),局灶发放快速激动触发房颤发作(局灶触发及局灶驱动)。局灶70-95%在肺静脉。少见的分布在心房。
3 Z( V8 K& a# l& E8 L5 L; D1 _ 3:分类:阵发性房颤:可自行终止 ,持续几分钟-几天。8 v8 L2 b9 J [3 _& J
持续性房颤:不能自行终止,可干预终止。包括房颤持续时间短,病人不能耐受终止者。
( H4 e( m& h. G- x 永久性房颤:房颤不能终止(几周-几年)。" X6 O# ]& s8 J; n5 V4 T
4:治疗:首先治疗原发病,其此使对心律失常治疗。
" N1 }% o7 C: L' G7 @3 F (1) 阵发性房颤分类方法 处理
% T d7 T( a8 _) u0 W9 r4 O I型 首次症状发作房颤 不需要预防治疗,病因治疗。! ?3 @& g: C1 Y
自行终止
9 e$ A9 k+ d- S, i9 ^" B 药物转复或电转复。4 j& I; M' m1 L$ ?0 h2 D
ц型 反复发作、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。
' `5 A$ g8 K9 `/ V a)无症状,血栓机会少。 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发作未确定。
- U# t2 j: [. _( `% F- Z' v b)每三个月有症状性房颤 发作时对症处理,转复即可。 A' k7 E: C& H5 t
发作<一次。
' [! w2 _% ~6 J' B a; d1 l3 S+ [1 r c) 每三个月有症状性房颤 用心律平、胺碘酮、索他洛尔、
+ @5 {4 ]& s2 V- V+ X 发作>一次。 β(-)剂豫防发作。' R" ?7 [* g4 h; i
ш型尽管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复发。
' y# \1 z. S. {' b0 W8 Y. j a)无症状或症状轻。 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发作未确定。4 X- L% w ~( `' m2 T
b) 每三个月有症状性房颤 转复即可或用心律平、胺碘酮、0 I, N7 @/ Y' ]
发作<一次.。 索他洛尔、β(-)剂豫防发作。3 E6 x2 ~6 B- X3 G3 a: l8 m' k
c) 每三个月有症状性房颤 治疗正在研究中,药物控制心室
" R. d( D7 Z$ k" g8 G 发作>一次。 率,房室结改良,起搏器安装。
1 F' T: {& ~3 [+ Y, L 射频消融成功率70-80%。
8 @. m/ `' N5 {! d 注:a:快慢综合征:药物治疗治疗或药物治疗+抗治疗。+起搏器房颤。
* x& i6 L2 N; G* L& E% @7 _$ r# \ b;房颤发作时心率不快、血压稳定应观察24h并祛除诱因,仍不转复者药物转复;药物转复失败者胺碘酮达负荷量后电转复。
' t4 c: x0 o0 L3 E% S% R! T C:AP前传引起及HCM房颤,血压不稳,立即电复律。/ n2 ?- _$ u. i; F4 o# c# V/ s/ `
(2):持续性房颤:
8 j! J/ B+ l" b8 P5 l 复律:适应症;食道超声心房内无血栓或<48h(48h又不能做食道超声者,前3W后4W抗凝治疗)。
6 A9 A: p5 K) G O+ T4 S. T 左心房内径<50mm。
# p$ Q# s! y0 p; U, N0 i 心功能I-II级,因房颤心功能恶化,控制心率,心功能好后# L! }& c9 L+ \% _9 I
复律。
4 |, ~" Q0 c+ Z% y 无风湿,无感染。- F8 v1 D1 v7 o, a+ P4 O
复律当日无低血钾,无酸中毒。
8 p8 }! _. k0 i: U5 X Y 房颤病程<1年。
& A/ t5 ?8 Z! B5 P' d6 P0 d 产妇生产后半年以上。* Y0 k# i! U+ D0 j( s2 j7 {! G
急性左心衰竭好转后3个月以上。
: s {" j; Q: E1 v) p3 [ 二尖瓣外科换瓣或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术后3个月以上。
4 a% u8 V+ ?0 H; m 禁忌症:新近发生栓塞并发症。洋地黄中毒。
9 U! z. E! {( q7 u; x& k 治疗方法:同步直流电复律。: N- k2 z/ x! o1 x
药物复律:心律平450-600mg po。禁用于>75岁、CHF、: P1 i$ |4 B, {: U2 Z4 D. ~
UAP、MI(6个月内)、SSS、二度以上AVB、束支传导阻滞、QRS≥0.12”。9 a1 e7 |' k, J( I! f" p
胺碘酮:口服:住院者1.2-1.8/d,总量达10g
, k8 f% c1 p" e# }. G 门诊者0.6-0.8/d总量达10g3 L0 C) T$ r" Z( X5 k& x
0.2-0.4/d维持。: _' G! i# s8 N/ f
静脉:5-7mg/kg30-60min内静注。然后1.2-1.8g/d静脉滴注或口服总量达10g2 C: Y" h4 a) G5 i
射频消融:成功率50%。
% L4 g- v" ]& K) s: l (3)永久性房颤:不能转复的或>1年的房颤。
3 n- j' i0 D& c 治疗:控制心室率:静息时60-80bpm 活动时90-115bpm。- A' x) |- c, [7 W: b
洋地黄类、β受体阻断药、维拉帕米或合心爽。. K, H* @4 @2 z& h- F" ^+ H
抗凝治疗;①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层% g5 y. P3 g+ u4 l& j( @
高危:有血栓栓塞史或TIA史、高血压收缩>160mmhg、
9 w9 u. M- P/ [5 d5 d- R 左心功能障碍尤其有心衰者、>75岁女性、瓣膜
# G$ Q2 C) p* q) ~ 或置换人工病瓣膜。' q; y6 n. t: b
中危:DM、CHD、65-75岁之间、甲亢、! V6 G( R* d' {9 H# O& L( }
低危:无以上情况、<65岁者。" \. U5 B6 O e3 u: y2 i1 L& t
②欧美国家关于非瓣膜性房颤(NVAF)抗血栓建议
( d" F3 ` U: \: X D) X5 i8 r: Q 危险分层 60岁以下 60-74岁 75岁以下5 l, `1 V2 G1 x
无危险因素 不用或肠溶 肠溶 华法林(INR1.6-2.5)
3 a. R) y. W" K4 @ 有危险因素 华法林 华法林 华法林
4 _6 Z, p8 L6 Q2 C% D$ i- a (INR2-3) (INR2-3) (INR2-30)) e! @9 S- n+ s
射频消融:成功率50%。
/ s3 C- k/ [2 N 现有治疗手段情况下,AFFIRM试验结果,控制心室率也能达到复律治疗相似的效果。2 B! J# ]2 ]& Y& E: J5 c7 i
/ o9 J6 U6 i- g7 F' A1 c
(五):房扑:1:分型:Ⅰ型房扑:心房率240-340次/分, Ⅱ Ⅲ aVF F波倒置 V1F波直立,ESP可诱发和终止,折返环位于右心房。
$ v! v9 T: ?+ s E8 K Ⅱ型房扑:心房率340-430次/分,Ⅱ Ⅲ aVF F波向上,F波不典型,ESP不发和终止,Ⅱ型房扑有时介于房扑与房颤之间,称为不纯房扑。
" l) A: m4 x# I7 E: L. P3 B5 [ 2:治疗:Ⅰ型房扑:首选射频消融,成功率83%-96%,药物治疗同房颤。% p% D. L# G& K- k# s9 u% o
Ⅱ型房扑:药物治疗同房颤。; r% K3 J% r7 `! P
三: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:
$ H5 ^- |- ]/ g (一)SSS:1定义:①窦缓心率≤40bpm/min,持续≥1min;
* e9 x) Q" U. F2 n ②二度二型窦房阻滞
2 X2 O9 x \) G& L ③窦性停搏>3.0”
+ A _8 J" }& E5 u) l ④窦缓伴房扑、房颤、室上速,发作停止时窦性停搏恢复时间>2秒。# O0 |9 @! N Y
符合上述之一既可确诊。
9 ^6 E0 X! u! _0 k9 N" t 2:可疑病窦:①40bpm/min≥窦缓心率≤50bpm/min2 H. _' n+ R+ a& B3 U# _
②窦缓心率≤60bpm/min在运动、发热、剧痛时心率明显少于正常反应。/ P0 i0 l0 o) o) P; w1 ]
③间歇或持续二度一型窦房阻滞,结性逸搏心律。# Q" w# S) g8 O( {& R& S0 C
④显著的窦性心律失常,RR间期多次超过2秒。& t0 R; R4 D3 x- f
符合上述之一为可疑。
7 A% m2 w5 A$ w* B1 K5 a 3;病因: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。
& |" y0 w# |7 ?4 R ②迷走神经张力过高(功能性病窦)。
. B1 d+ u2 y" ^+ I2 C ③心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变合并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,结性逸搏≤35 bpm/min,为双结病变。% i" B6 b9 |1 ^$ W
④心外疾病所致:如颈动脉窦高敏征、各种药物所致(药物 性病窦)。
' z5 b: F9 a ?# D. c 4:临床表现:脑:头昏、眩晕、黑朦、近似晕厥、晕厥。: E) f6 C1 S- O" r y
心脏:心衰、心绞痛。
- G7 H0 R. }5 g" ~- U 全身:乏力。
, U6 G$ c s1 B: y 4:窦房结功能的评价:
: S5 u; z* ^5 ^0 E, G* k) w0 ` (1) Holter:心率<80000次/24h 、最快<100次/分、最慢<40 次/平均55次/分、停搏>2秒、快-慢综合征有>2秒长间歇、双结病变。
. G" l- ^& Q, _+ s (2)阿托品试验:阿托品2mg静注,20min内心率<90bpm/min为阳性,判断为非迷走神经高敏最有意义。
" n2 m" W/ M; o+ v7 _ (3)食管调搏试验:! T* x, g0 D$ y) y
①窦房结恢复时间:7 a% \5 q& L5 o F( L* Q8 j
A:最长窦房结恢复时间(SNRT)>1500ms为阳性,>2000ms可诊断。
) G* M" g3 S8 N6 O B: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(SNRTc)>525ms有较大的诊断意义。4 \0 M0 [* E; q7 F! A
C:SNRT正常,但随后的PP间期明显延长称继发性的* |$ I$ ~* t! h2 T8 \5 G; m
SNRT延长,是窦房阻滞的表现,属诊断病窦的阳性标准。
& U1 K, Z6 C/ q7 k D:调搏频率≤130bpm/min出现文氏可能合并房室结功能低下。& S% K* { ~9 j, ?; |* e/ l
②窦房传导时间(SACT):正常值<120ms ,>200ms为显著延长,诊断的敏感性只占50%。
+ U- n! [* P+ N$ A8 R ③固有心率的测定:先心得安5mg(0.1mg/kg)10min后阿托 品 品2mg(0.04mg/kg)可测得固有心率,有助于 评 评价自主神经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。迷走神经 经张力增高,可致功能性病窦。, z3 P& m$ e( @, E
(4)治疗:1:治疗原发病。% t: c2 M6 r- ], L4 y; v) F$ B( O
2:永久起搏器治疗:
* t& ~9 h; M0 ]) H3 ?" G7 m1 ] 类别 适应症 H8 f, H# P# s/ E
I 明显存在症状相关的任何类型的窦房结功能障碍(包括窦缓)。
M n; n _( e2 d$ \$ z' g, y Цa 症状与窦房结功能障碍未见直接相关。
$ C! e2 K3 k# p0 h Цb 症状轻微,清醒时心率<40bpm/min。
, ^- X1 W, Q7 v5 W7 P2 D Ш 无症状。2 A$ q: r2 g+ s' l0 S$ A9 W
注意:疑似SSS 药物性SSS 功能性SSS 变时功能不良伴症状
) \8 X, B. ]6 M 均为I类适应症。
! a, X" B& R3 B 变时功能不良的诊断:运动后预测心率=220-年龄
. ?7 D% Y; U8 e$ V, i 运动后心率<80%运动后预测心率。 v% x2 p/ k9 Y& t
运动后心率<120bpm/min 不良! y& b1 A: E( G3 \8 w
运动后心率<110bpm/min 明显不良( p! H* g" N3 D
运动后心率<100bpm/min严重不良
+ r0 r7 @2 d. Z! l. w& I Holter:
4 p: f+ j: P2 O6 F 最高心率<100bpm/min变时功能不良9 F4 @+ T5 |! Z
最高心率<90bpm/min明显不良6 i/ r2 |/ r4 X3 ` J2 c
最高心率<80bpm/min严重不良0 Z6 I% F4 r y2 A7 l1 O
房室传导障碍:% D, i# \( O& c7 f; O
1:病因:传导系统特发性纤维化为最常见病因。# n9 H$ [, l- D$ k1 U* R* [
缺血、炎症。
; j3 K3 z" J6 m4 J) u! ?7 S" S 2:治疗:①治疗原发病。
( Y+ g6 b; n+ _4 X* S3 ~, E ②永久起搏器治疗。9 M; O+ |5 w0 @7 z
类别 适应症
4 O, Q- L% r2 T6 f1 i I类 有症状的度和Ⅲ度。8 K; v! j; f4 D, m- W' t( i. s& p$ Y5 m0 C
7 L! u* b" L) N8 E6 I
药物引起的Ⅱ度和Ⅲ度。. M! s. J1 I1 r# ?" W" H3 |: z4 F1 V
心室停搏>3s。5 I0 { K% C. h! K
清醒时心率<40bpm/min。# t( Z! d- X5 j1 N
射频、外科手术后Ⅲ度。
7 c+ y5 Z. L/ m 运动诱发的Ⅱ度和度。
. X. f& v( R. T0 o) B 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Ⅱ度和Ⅲ度。* l) P, V2 s. v0 g
快-慢综合征伴心衰、停搏>3s、逸搏频率>40bpm/min、药物不能控制的交界性性动过速与过缓交替出现。+ D& d5 f2 A& B; K( e% y
Ⅱ度Ⅱ型AVB,逸搏QRS波宽。4 b. C# B: Z, L! q
Ⅱa 有症状的Ⅰ度。
- {( h6 I; ^9 y) K6 D/ | Ⅱ度Ⅱ型AVB,逸搏QRS波窄(Ⅱa)。.5 U- Y- d# [/ q0 g( j$ @2 V# |
无症状的Ⅱ度Ⅰ型+远端阻滞(Ⅱb)
7 Q: E; {/ W2 ?7 a 无症状的Ⅲ度。6 L0 o X& B" m& U
Ⅱb Ⅰ度AVB伴左心功能不全及充血性心衰。7 t- D* O; I6 a k' f l+ ~
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Ⅰ度。% @- T0 }+ q5 p) m7 g8 p
Ⅲ 无症状的Ⅰ度。% Y% ]! _. w' R" W K$ {5 E" Y/ Y
无症状的Ⅱ度Ⅰ型。阻滞在希氏束以上。
9 ]- G6 F) l! ?4 c 慢性双束支阻滞和三束支阻滞:: L9 P @+ R& {: J- D
分类 适应症9 z5 k& @! M k' h9 e5 D. w* D' K
Ⅰ 间歇性Ⅲ度AVB。
* d' O$ d% J; M! F. v: M Ⅱ度Ⅱ型AVB。
' S3 H' n$ f3 |# z. W6 ~) _ 交替出现的束支阻滞。5 \, q1 ?0 Q& o/ r" X( F& r# C
Ⅱa 当其他可能因素(特别是VT)被排除后不
@, l7 ~* J: M' U! U( F T3 R 能证明归因于AVB的晕厥。
( f7 d, v/ d. y& ^; ]; R 无症状病人,偶尔ESP检查中H-V间期延迟明显(≥100ms)。
) Q: w, c8 b. r& v" P; B 偶尔ESP检查中发现起搏引起的非生理性的His以下阻滞。
' f# D1 M3 f% g; V, D! m$ I Ⅱb 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AVB伴任何程度的三束支阻滞,无论有无症状。
( V5 n0 `2 D5 J+ [* A* j (四):心肌梗死急性期后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:
* e4 Q! ?9 k6 @7 m6 x1 j# M: | 类别 适应症+ i$ {+ r, l0 J9 t8 S: r+ ~# C
Ⅰ 持续的Ⅱ度 AVB ,阻滞水平在His内或后,伴 双束支阻滞。或阻滞水平在His内或后Ⅲ度 AVB 。. D) Q9 h3 i. N( C8 U& o- v2 k7 i) W
短阵的高度(Ⅱ度或Ⅲ度)房结以下的AVB 以及相关的束支阻滞 。: q5 v& e0 h' p0 ? L5 E! n; |
持续的症状性的Ⅱ度或Ⅲ度AVB
4 X7 [& ~ \! }( `8 O1 I Ⅱb 持续房室结水平的Ⅱ度或Ⅲ度AVB。
. J7 t8 x+ K1 Q+ O# ~ e - ^' i+ c# J8 V$ N8 o3 I
内一科常见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指导( m! G, k3 H0 V2 F0 y
' L( ?6 n( e& h- N 静脉用药 适应症 禁忌症 用法 观察 副作用
4 N. I- _$ Z* r% y. ?心律平 房速、 房扑、 房颤、室上速、
1 l- \: p* i$ i1 ]7 ~/ H 室扑、 阵发性室上速。: f8 x; }/ r' t1 Y# V0 {4 `
Ⅱ~Ⅲ AVB、+ j8 r" U' J& p/ w
严重的窦缓、$ h( i- v3 U- N6 }* v
心源性休克、
$ _8 E" w' Q; ^0 ?% X3 D. D 妊娠、哺乳妇女禁用。' ^; s9 `: O7 U3 E, O
心肌缺血、心功能不全、室内传导障碍相对禁忌或慎用。 心律平 70mg7 U; V1 Q" p- ]' q5 H y
缓慢静推5-10min
4 K: e. `1 x! {3 w5 j 15min 可重复共3-次
3 V& ?8 w7 A( M, ?; ` d d 有效后:
+ `" u& U, X) L 5%葡萄糖 300ml
, ?0 d9 X V+ O; B: e 心律平 140mg-280mg& {* G2 X8 H7 K" v/ f9 L
1ml/ml静点(<350mg/24h) 数分钟起效) R1 v) y0 W9 @- X9 G
数分钟达峰
& j/ `: a. w1 ` 监测血压、心电图、心功能 室内传导障碍、
( v' p2 Y" b9 y0 [# W 负性肌力作用、# \7 C2 P8 w$ @0 x/ Y7 i
1 E$ |( ]4 E6 ~3 D) y8 o) ^# C
5 ]$ M4 R5 L! M
, l# a6 H0 N9 Y; V
胺碘酮 同上及利多卡因无效的室速 1:甲功异常
/ D. y' j; ~5 v! l 2:Ⅱ~Ⅲ AVB、' @) \- D8 h/ Y4 h4 w: G& J4 r
严重的窦缓、/ d( g. a) L! M- @
心源性休克、2 ^# f2 X+ Z1 s0 c9 \
妊娠、哺乳妇女。 生理盐水10ml
) |: O1 ~$ m+ v% ~- k. B 胺碘酮150mg* w- u$ O8 B2 w6 D; ]$ r0 Q# m
缓慢静推5-10min8 ]& A) ?+ f+ _
15分钟后重复共3次+ |2 ]( l, p9 a& R( j- R0 o }
有效后:胺碘酮 0.2 3/日 同时' X! ?( E% ]$ a, I. f4 s
1:0.9%氯化钠50ml& n' X& S2 {5 k/ K& O9 K
胺碘酮300 ; K# p0 H4 N; ]' r: C
10ml/泵入5h(1mg/min)
# s: t) V9 u8 n! ^* [2: 0.9%氯化钠50ml5 g1 ]; |- H: F4 m% t
胺碘酮300mg9 l& Q. j+ T' n( m' ?/ F. y
10ml/h泵入1h后改为
. z- K$ Q) O' X5 ^5 z# s) g9 r 5ml/h(0.5mg/min)1 w6 B7 n! }" f
24h总量<2g.。 5分钟起效/ q2 n4 r b3 ]" L
1-2 h 达峰2 F( Y$ [3 S* E& J
监测血压心电图、血钾、肝肾功能、胸片、甲功 低血压、心动过缓、甲状腺功能改变、Q-T间期延长。肺间质纤维化、日光敏感性皮炎、角膜色素沉着。6 |! U% A) V" Z0 D# @9 H
<50 次/min 应减量或停药 & `1 d, H$ c/ @ {2 |
ATP 发性阵室上速 ATP 10mg (原液) 2s内快速静推 生理盐水10 ml快速静推% ^& o* ^4 X: w9 Y: S
2min内无效后ATP 20mg 2s内快速静推 生理盐水10 ml快速静推 即刻起效$ ^- i% p- U9 Z2 C8 K( c, }2 M
10~20秒作用消失 颜面潮红、头疼、恶心、呕吐、咳嗽、胸闷胸痛、窦性停搏、2。
% r$ k# ?$ g! r0 _3 b 5 S+ G6 l/ p- k$ W. U, v$ [
异搏定 阵发性室上速 心衰慎用。 5%葡萄糖10ml
- M2 } {# f8 E' f9 D; v8 p 异搏定5mg-10mg
|) F# `2 P" b- D" K) G. ] 缓慢静推5-10min3 V0 L- G* e2 P( {' f
15分钟后可重复5mg 1分钟起效& i, @" @" J: `7 z) z6 `! P
10分钟达峰 降低心肌收缩力。
+ J! t' ]/ }- S' E( ]4 w2 L利多卡因 室速 5%葡萄糖10ml
/ j! T/ F/ R) H- c/ J1 o h$ V' c 利多卡因50~100mg
6 v3 n! q2 |1 H 静推5min, o3 E, ^ i: s9 y# V9 w
5分钟后可重复3次(<300mg/1h)
5 v# h, c$ e% v7 R# H. J4 m 有效后:5%葡萄糖500ml
: k3 }, i% [ f" O w4 ^% I) o 利多卡因500mg-1000mg
# w' m4 r2 i: ~! y7 Z 1ml/分钟静点(1-4mg/min) 20秒起效
8 d: }7 J! i2 S& ? 维持时间20分钟 语言不清
4 ^. J- D d Y9 B1 F 意识改变4 S8 Z. H& w, v0 B
肌肉抽动
5 F1 {- d0 ^% s* @' w+ D 眩晕及心动过缓。 ( P& l) h* [9 `$ D, `/ l
西地兰 5%葡萄糖10 ml. M/ `; E3 G0 V6 q
西地兰0.4mg4 P: |8 e. ~- c9 ?
缓慢静推5min2 V* i# m3 X1 i9 }; q1 E1 N& v" g# ]0 u
西地兰 0.4mg 入壶 5分钟起效
* J' @# z8 U4 l& j N; Z 1-2 h达峰 : R: o$ u$ c5 [* k
阿托品 0.5-1mg快速静推可反复5 H7 e3 Q/ T# U. B: H1 F6 U
总量<2.5mg 5 e$ a2 _* b' h' w3 F, |) Y% _
异丙肾上腺素
( U! e+ P' {) I( E- x2 z 5%GS(0.9%NaCL)500ml7 \" v0 A0 O! i% A! R+ B
异丙肾上腺素1mg0 o& U, P5 ~$ m, V- [
1ug/min(10滴/min)开始静点
0 F* n: S3 w7 r/ }+ f& i' f 常用量2.5ug-10ug/min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