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* x& F. g i5 J; W0 V1 @
作者:张潇潇 " {' o7 ~; R+ g
坂本龙一是来自日本的作曲家、钢琴家,同时也是一位歌手、演员,是被誉为“配乐之神”的天才。他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,是出演了电影《圣诞快乐,劳伦斯先生》并为之配乐,为电影《末代皇帝》的配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。或许在你听说他的名字之前,已经听过这些曲子:(音乐链接)。 . ?$ g" n/ c3 C+ p1 m3 y
2014年,坂本龙一罹患咽喉癌,三期。在纪录片《坂本龙一:终曲》中,记录了他2012年 至 2017年的生活,描述了这位老人抗癌日常的一幕:每天要吃下七八种小药片,但由于口腔内分泌的唾液比正常人更少,因此不得不艰难地吞咽;小心翼翼地刷牙。因免疫力底下,一旦感染了会很麻烦……病情耽误了工作,有时让他焦躁不安。随着病情的好转,坂本龙一很快又投身于音乐的世界。
$ X: ~) ]' _& @) c: Q2 v2020年6月,坂本龙一再次被确诊出癌症,这次是直肠癌;同年12月,发现直肠癌已经转移到肝脏和淋巴。
6 H0 s' p5 H/ v. _ |2021年1月21日,坂本龙一在官网宣布自己“已顺利完成手术,正在接受治疗”。
5 \+ H9 Z; k7 Z+ f) H6 o9 q, e' Z
5 E( W% ^) p/ e8 w2 l$ @由于已经发生了多处转移,即使接受了大大小小六次手术,坂本龙一也无法彻底根治体内的肿瘤细胞,接下来势必还要接受更多全身治疗。因此他在声明中选择了“与癌共生”的说法,并表示:“……即使在最初发现癌症的2014年于62岁去世,我也足够长寿了。患上新的癌症,如今迎来了70岁,虽然不知道在今后的人生中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,但算是难得活下来了。我希望能像敬爱的巴赫和德彪西一样创作音乐,直到最后一刻。” ! {, w1 P. D( N* g1 z+ D
今年,也就是2022年12月11日,坂本龙一宣布将举办一场面向全球的线上钢琴演奏会。“我没有体力再做现场演出了,这可能是大家最后一次见到我以这样的形式(事前录制)演出。”
. F0 L' r6 A5 g9 ^坂本龙一的许多作品离不开他对生命的思考。从年轻时为了让透析的父亲不那么痛苦而创作的“治愈”的音乐,到创作歌剧《LIFE(生命)》,再到出版《反战》,为和平、为自然发声……在疫情期间,坂本龙一曾两次为中国观众送上鼓励与演奏,用中文说出自己的祝福:“大家,加油”。
- r) f1 i% S$ q: a7 s坂本龙一在演奏中使用过的吊钹上印着“武汉制造”,巴槌用医用橡胶回收制成。 ]2 {/ |4 a% c
. Y3 v8 P+ [* F
作为享誉全球的音乐家,坂本龙一的人生中并不只有音乐。他并不认为音乐可以治愈苦难,改变生活,但他始终在寻找、创造音乐。“钢琴声音的衰败和消失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生命和死亡。这并不难过,我只是沉思着。”音乐或许是他思考生命与死亡的媒介,探索自然与灾难的方式。在患上咽喉癌之后,他也没有停止这种追寻,反而融入了更悲悯与温柔的音色。
! w, n; d* H: F6 {, H1 L即使是二度患癌这样沉重的打击,也没有让年近七十的坂本龙一彻底绝望,甚至还曾在切除直肠的手术前打趣道:“我也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,也没法跟医生建议大肠能不能剪短一点,剪到20厘米左右吧?”有之前的咽喉癌的治疗经验,坂本龙一对接受直肠癌治疗的态度似乎更加坦然,尽管这一次的病情更加危重。 8 o. X! R ^& l& H# i4 i5 Q$ U4 i
多种原发癌,罕见但正在发生
# M& a8 H7 Z* c有时我们把患癌比喻作彩票,小概率但总会有人“中奖”,而年龄的增加、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影响、遗传因素等都相当于多买了几张彩票,增加了中奖概率。那么,中过一次奖的人,毫无疑问也是可以再中一次的,甚至有身患七重癌症的病例报道。
+ r1 w0 V3 ]1 s+ d' X0 r多原发癌症(multiple primary cancer,MPC),就是指同一位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、组织同时或异时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癌症,全身各处均可发生。 ( {( N3 E1 @% b q2 l
第三版《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分册》中对多原发癌症的标准做出了详尽的描述: 9 @. T" _7 F1 F( J- g
①多原发癌的存在不取决于时间;诊断时间间隔≤6 个月的称为同时癌,>6个月的称为异时癌; # c, V `8 M H
②每一个原发癌起源于一个组织或部位,而不是侵袭、复发或转移;
9 W6 g# P' N% u7 `/ ]7 s③多灶性肿瘤被认为是单一的肿瘤,涉及许多不同的器官系统的肿瘤,如卡波氏肉瘤和造血系统肿瘤只能算一个肿瘤;
) X7 ^* W ~7 N% p9 v④具有不同的形态肿瘤,即使在同一个部位也算作多原发癌。 " \- G! r. e" o* P8 d* c% x7 J
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数据,第二原发癌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,由1975—1979 年 的 9% 增 加 到 了 2005—2009 年 的19%。一方面,过去对多原发癌症的认识水平有限,可能存在将第二原发癌漏诊或误诊为第一原发癌转移;另一方面,检测技术的更新特别是分子分型检测、免疫组化、电子断层扫描等,有助于多原发癌的早期检出。
$ s- L$ w8 O2 X0 Y H此外,多原发癌的患者也确实在增加。 ' r. v1 E9 H+ }* C" k6 W7 {
1.治疗因素
$ o) p% T- V/ s& Y' d: e' z _接触放射性物质会增加癌症风险,而放疗也有可能导致第二原发癌的发生,约 8% 的多原发癌与第一原发癌的放疗相关。大部分放疗相关性肿瘤不会发生在接受放疗的十年内,但是在后期几十年里风险持续增高。因此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即使已经治愈,也要重视长期随访。脑、甲状腺、乳腺、皮肤、骨和软组织是易发生放疗相关肿瘤的主要部位。 9 w- I& W; T' y" _
化疗主要会增加髓系肿瘤(如急性髓系白血病)的原发风险,这可能与化疗药物致DNA 链断裂、突变、蛋白质交联、染色体畸变的作用原理有关。
+ H$ t' T, i, I& h- S其他肿瘤综合治疗是否对多原发癌有影响尚不明确,不过与治疗当前肿瘤的收益相比,增加未来多原发癌的风险简直可以忽略不计。
. _- U1 e; m* E2.年龄
0 X$ L- x8 v/ F! a6 ~ Q4 ]随着年龄的增长,各系统肿瘤发生率都在明显增加,而多原发癌也遵循这样的规则,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最为多发。国内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发现,多原发癌患者第二原发癌的中位年龄为66.5岁。
' K2 R- f- ^, ^$ [4 l0 H3.遗传因素
; U2 d& F6 S8 q90%以上的肿瘤是非遗传性的,不过也存在某些遗传基因变异会增加肿瘤易患性。
1 [. O8 Y# q5 K- L1 Z1 U多原发癌患者中,14%-50%有肿瘤家族史。
) E1 M! R8 ]9 D% d2 D3 ]- p0 z目前已发现TP53基因、BRCA1 或 BRCA2 基因、MSH2、MSH6、MLH1、PMS1、PMS2等发生变异所致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,与多原发癌的发生相关。对于具有肿瘤早发、多发及肿瘤家族史等患者,更要重视癌症的筛查。
4 c# R* l: A% E' Z0 n4.环境及生活方式
8 E- i* m* o6 d: W6 m如果长期处于受污染的环境,或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,有可能增加不止一种肿瘤发生的概率。比如吸烟,除了大大提升患上肺癌的风险,与口腔癌、食管癌、胃癌、结直肠癌的发生也关系密切。
* Q" E; h0 t6 z多原发癌的关键在于诊断,一定要与多发、复发癌区分开,而在治疗原则上与单原发癌大致相同。多原发癌患者的生存期取决于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,与多原发肿瘤的个数无关,因此即使是同时身患多种肿瘤,仍有长期生存的可能。早期发现的多原发癌,与单原发癌的转移复发相比,预后更好。 , y; z4 {7 d/ Y+ Z1 \
因此,多原发癌预防中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,早诊断,早治疗,多原发癌的高发时间与原发癌的复发时间相近,重视复查的同时也别忽略身体其他部位的筛查。
" e$ r9 x% S; T3 K& _6 ~0 W. ]同样,正在治疗或已经治愈某种癌症也不代表可以“破罐子破摔”“反正已经得了癌再抽烟也没关系”。良好的饮食习惯、规律的作息、远离烟酒等致癌物,除了对现在的治疗及预后有好处,更能帮助我们远离可怕的多原发癌。
6 I' X; p* {! b“100年后人们还会听的音乐,就是我想做的音乐。”! o$ q1 ^% ?0 Y2 E8 v" R# u
' d2 c" Y k9 F! c8 o无论何时何地,只要旋律再次响起,我们就能跨越时间空间,与坂本龙一那一刻的心声共鸣。今天,就让我们共同见证“配乐之神”坂本龙一的谢幕演出!
$ K5 t# d( w9 d9 R8 }) D2 n. r(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本次演出特设网站) $ a3 R! n. L9 |9 W
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 & s5 D- W4 [7 I$ `! R5 Q6 P
往期回顾丨张潇潇的其他精彩文章
' s0 m! P. J2 m% P& D( c2 z3 l# I3 ^ s+ X- k5 D0 u; F# J
|